國中三年,正是2000~2003,這段民進黨剛剛執政的歲月;因為學校規定,每天的聯絡簿上,除了要條列回家作業、小考成績外,還必須寫一篇短短的日記,旁邊並有「心情畫板」一欄,供學生簡單塗鴉,炳忠在這裡就稱它為「龍山少年成長記事」吧!
週末時,還要另外寫篇週記,和每天日記一樣,都要送交導師批閱。對一般同學而言,寫日記是件苦差事,通常都是寥寥數語。可我卻樂此不疲,從2000年總統大選起,炳忠便對政治產生濃厚興趣,我的「成長記事」成了每天對時政的「社論」,而「心情畫板」往往就是過去報紙上的政治諷刺漫畫!有次各班聯絡簿送訓導處抽查,被訓導主任看見!還對炳忠對於學校所提出的要求,皆認真以對的態度表示讚許。
當年十四、五歲的炳忠,對某些事情提出的看法,不少是今天的我自嘆弗如的,因為隨著年歲的增長,顧慮的層面變多,反而失去年少時一針見血、直接了當的暢快淋漓。於今回頭再看,才驚覺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單純,許多大是大非的問題,竟被政客硬拗成似是而非,然而某些媒體也配合演出,虛耗在一堆假議題上。
以下,僅分享幾篇較具代表性的日記,直接將聯絡簿原件的掃描圖擷取過來(希望字跡還算工整,大家能順利閱讀才是),並配上今天的炳忠所作的批註。在批註中,除了解釋當時的背景,亦會延伸出如今更深刻的看法。
期盼能讓各位朋友細細檢視,我王炳忠一路走來始終如一。
#王炳忠
在此回應:左俊巧 先生所提出的問題。